一、实验背景
(一)情绪调控:师德失范与创新师德培训的现实基点
近年来,幼儿教师师德失范引发的“虐童”事件频发,师德问题被提到了尤为突出的位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视频会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而现阶段的师德培训更多停留在意识形态、思想层面的熏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到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幼儿教师作为社会高情绪劳动者,其情绪调控能力是检验教师师德修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情绪调控是教师师德失范与创新师德培训的现实基点。
(二)关键素养:学科整合与职后发展的链接起点
本项目在“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大背景下,以培养师德过硬、技能扎实的新时代幼教人才为目标,坚持“学生中心、学科融合、虚实结合、创新实践”的实验教学理念,通过《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社会教育》《学前教育学》等多学科融合,系统讲授情绪的概述、理论与调节,再配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突破真实情境下的时空限制、情绪调控的内隐性、真实情景中的安全性和伦理性等瓶颈,创新性的解决师德培养问题。
二、实验目的
为培养师德过硬的专业幼教人才,按照“能实不虚、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广泛采集实际教育教学中极易引发教师情绪波动的事件,选取午睡、进餐、新生入园三个主题情景精心编制脚本,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情绪理论研究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成果,利用3D建模、动画、人机交互等技术,通过线下学校已有实验室,线上虚拟情绪宣泄室的建设,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线教师,在模拟仿真实验的中,掌握认知重评、深呼吸、转移注意、优点捕捉、倾诉表达等情绪调控策略,提升现场情绪调控能力。同时在情绪宣泄室的交互式体验中,掌握事后的情绪宣泄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情绪宣泄。本实验分目标如下:
(1)了解情绪指标并能识别自身的情绪。
(2)了解不同情绪调控方法的含义与使用方法。
(3)能根据情绪指标选择有效的现场情绪调控策略。
(4)掌握科学的宣泄情绪的方法。
(5)能将现场情绪调控策略和事后的情绪宣泄方法迁移至不同的情绪事件应对中。
三、实验原理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来自正在进行着的环境中好的或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它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情绪是人的正常反应,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都是情绪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候有消极情绪。
(1)情绪劳动是教师专业实践的普遍特征
情绪劳动是教师专业实践的一个普遍特征。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更是尤为突出。因为其面对群体的特殊性,幼儿教师需要一直呈现出积极的情绪状态。因此,幼儿教师要为管理自己的感受与情绪表达付出大量努力。
(2)情绪调控能有效减少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
消极情绪不利于人们正常思考和行动。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容易被情绪绑架,易产生对自己或他人不同程度的伤害。人们可以通过对负面情绪的觉察、分析和调控,消除消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实验为PC网页版虚拟仿真实验,浏览器提示:请使用火狐(Firefox)浏览器50.0以上64版本或者谷歌(Google Chrome)浏览器55.0以上64版本或者Microsoft Edge浏览器